查看原文
其他

人们为什么念念不忘他?

安徽日报 2023-05-25
1962年
焦裕禄来到兰考
常常顶着大风沙
去查风口,探流沙

他带领调查队彻底查清
全县大小风口84个
大小沙丘1600多个
9条河流发生淤塞的62个地点

1964年5月14日
焦裕禄病逝
年仅42岁

59年了

人们为什么念念不忘他?


这是焦裕禄当年满怀豪情地在泡桐树前留影。新华社发(1990年5月10日发)


焦裕禄有张广为流传的照片

肩披外套、双手叉腰、侧头目视远方

背后斜伸出几片桐树叶

那棵未露全貌的泡桐

就是他亲手栽下的“焦桐”


栽种前

“焦桐”只是一棵被遗弃路边的“小麻杆”

比其他树苗明显矮了一截


栽下“焦桐”的第二年

焦裕禄逝世

“焦桐”却一天天长大

直至枝叶成荫

……


在河南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游客从“焦桐”下走过(2017年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兰考的400多个日夜


1962年秋

兰考突遭内涝

淹死了30多万亩庄稼

盐碱地碱死了10万亩青苗

全县的粮食产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全县36万人中

灾民就有19.3万人


兰考,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县城

却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

风沙、内涝和盐碱

成了兰考历史上亘古不变的“三害”


1962年6月

河南省委、开封地委动员焦裕禄

去河南省兰考县当县委书记


时任中共兰考县委新闻干事刘俊生:当时的兰考情况是个什么样子呢?灾荒压头、人口外流、干部发愁!


时任开封地委书记的张申
明确告诉焦裕禄
兰考是全地区
最艰苦、最穷、最困难的一个县
患有慢性肝炎的焦裕禄
并没有讲述自己患病的事实
他明确表示
他去
接受组织的分配 

1962年12月6日
焦裕禄到兰考报到
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
此时的焦裕禄40岁



在刚刚到达兰考的头半个月
焦裕禄就走访了十多个村子
他认真地向老乡讨教
并总结出了治理风沙的两个办法
“贴膏药”、“扎针”

 


所谓“贴膏药”
就是把淤泥翻上来压住沙丘



所谓“扎针”
就是大规模栽种泡桐
这种树能在沙地里生长
长得又快
五六年就能长成大树
既能挡风又能压沙
并且泡桐年年生根发新苗
可以陆续移栽
不用多投资
成林之后
旱天能散发水分
涝天又能吸收水分
可以林粮间作 以林保粮

  


为了彻底根除“三害”
焦裕禄从全县抽调了干部、技术员
和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农120多人
组成了除“三害”调查队
越刮大风越往风里跑
去查风口、探流沙
越下大雨越往雨里钻
去追洪水、看流向
 


半年下来
他带领着这支队伍
彻底查清全县大小风口84个
大小沙丘1600多个
9条河流发生淤塞的62个地点

他亲自组织有关人员起草了
《关于治沙、治碱、治水
三五年的初步设想》
这个方案对治理兰考的风沙、盐碱、内涝
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案


  

1964年开春
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严重
开会、作报告时
他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
用左手按住疼痛处
有时候用一个硬的东西
一头顶住椅子
一头顶住肝部
时间长了
他坐的藤椅
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组织上劝他治疗
他总是因为忙一再推脱
不停地东奔西走
不停地探寻思考
他知道
一旦停下来
自己也许就永远也爬不起来了
 
直到1964年3月
焦裕禄的肝病
已经严重到拿不起手中的笔
才同意到外地治疗
医生开出了最后的诊断书:
肝癌后期,皮下扩散
 
生命的最后一刻
焦裕禄要求将自己的遗体运回兰考
埋在沙丘上
他说: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
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精神”永不褪色


在焦裕禄的枕下放着《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两本书在一个笔记本上焦裕禄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


受“焦裕禄精神”的洗礼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兰考接力奋斗不仅完成了焦裕禄治理沙丘的遗愿更让兰考成为河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斯人已逝,“焦桐”长青
那道穿越时空的精神之光
燃烧过昨天
正点亮今天
也必将照耀明天

来源:综合新华社微信、河南日报微信、央视网

编辑:王嵌


缅怀!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